首页 > 墓地资讯 > 墓园文化 >上海墓地:中心公墓板块召开“节地生态安葬”研讨会

上海墓地:中心公墓板块召开“节地生态安葬”研讨会

上海墓地:中心公墓板块召开“节地生态安葬”研讨会

    上海墓地网报:为贯彻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2018年工作纲要精神,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安排,4月27日上午,中心公墓板块“节地生态安葬”工作研讨会在上海滨海古园一品园会议室召开。此次“节地生态安葬”研讨会的召开,目的在于在当前的环境形势下,紧跟政策趋势、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的目标,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开拓经营思路、优化服务模式、强化墓园核心业务、助推中心殡葬事业健康发展。中心副主任魏超出席会议并讲话。公墓部副经理(主持工作)陈斌主持会议。中心所属公墓单位行政负责人、业务分管领导等参加会议。

    会上,魏超副主任作了讲话。他强调,民政部2017年8月在云南召开全国殡葬工作座谈会中,特别提出把“节地生态”作为殡葬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2018年1月民政部等16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他指出中心所属各公墓单位要统一思想,“节地生态安葬”是中心公墓公益惠民属性和殡葬改革成效的体现,也是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作为国有殡葬单位,中心公墓单位更是则无旁贷;中心公墓要提高站位,把“节地生态安葬”作为政治工作来部署,理清思路再出发。同时,他对中心公墓今后“节地生态安葬”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一、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继续把做好“节地生态安葬”工作与保障市民基本安葬需求相结合,进一步平抑墓价,满足各种层次的安葬需求、二、各公墓单位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不断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比例,丰富葬式葬法;三、“节地生态安葬”要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相结合,向生命教育、人文纪念、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四、“节地生态”葬式开发要结合科技创新,引导市民从对物质载体的关注转变为对精神传承纪念层面的关注 。 中心所属各公墓单位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对近年来围绕“节地生态安葬”相关工作,各单位的推进措施、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对“节地生态安葬”将来整体发展趋势和各单位相关规划设想等内容进行交流。

     古园墓地 — 节地生态墓和生命文化教育 —

    公墓的传统功能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挖掘和利用公墓教育资源,开展生命文化教育,推动公墓现代转型,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是公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银杏苑云坊-死亡不能与生争夺资源:银杏苑云坊定位艺术墓苑区,建苑面积154.35㎡,通过墓型节地设计,建成244户。在苑区景观设计上,墓穴产品与环境景观及绿化融为一体,疏密有致。 青莲苑:在苑区景观设计上,注重整体效果,减少重复景观,将墓穴集中,绿化面积加大和分布在苑区中间及两侧,放置景观石和种植造型苗木,通过墓型节地设计,建成40户。 别有洞天-死亡是一次归隐 :别有洞天灵感来源: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中,东篱阁观山、闻水和听蝉建苑面积365.15 ㎡,建成335户。 客户需要积极的引导,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上海滨海古园和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在过去十数年的时间中,推出各类公益性和经营性的节地生态墓,在不断实践中探索经验,在总结经验中推出节地生态葬式产品有新的节地生态墓产品是前提,关键是让客户能够接受。只有理解了节地生态墓的内涵和意义,才能引导客户接受新产品。古园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加大举措,力争形成规模,让更多的客户接受节地生态安葬。

    汇龙园墓地 — 汇龙园开展节地生态葬简介 —

   全市超过12万人死亡,其中约80%进入经营性、公益性墓地;海葬2%。目前,汇龙园墓葬中小型墓占比90% ,创新节地葬7% ,3%生态葬。贡献最大的是小型墓,最宜倡导的是生态葬。 藏晶苑-生命晶石微占地公益存放,四大突出亮点:(一)生态节地。 “藏晶苑”秉承集约化、模块化、艺术化的设计理念,,每个单元的占地面积仅为0.0075平方米。(二)人文关怀。 “藏晶苑”营造孝文化和优秀家风家训氛围,收集、整理、展示逝者“人生小电影”,是生命文化教育场所。(三)“互联网+”祭扫。“藏晶苑”将充分运用当下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开发专属APP,为市民提供预约祭扫和远程祭扫服务,从而突破时空的限制。(四)公益惠民。 “藏晶苑”,将为在本市殡仪馆制作生命晶石的市民,免费提供一个为期20 年的“藏晶苑”格位。 未来节地生态安葬需要协条解决的困难与矛盾:双极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多元化(葬式、公民意识、公众满意);双属性(公益性和经济性)。

    息园墓地 — 坚持加实干 推进绿色安葬 —

   壁葬销售占全部销售穴位的43.43%;普爱苑销售占全部销售穴位的1.99% ;众爱苑销售占全部销售穴位的0.41% ;草坪葬销售占息园全部销售穴位的0.15% 。

    寝园墓地— 全力推进节地葬式 积极承担改革责任 —

   颛桥寝园积极落实绿色殡葬、文明祭扫,做好环境文明等项具体举措,从最基本的层面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殡葬改革的发展。在思考发展规划和开发建设方面,制定了以下举措:(一)对骨灰寄存的葬式进行更新改造;(二)对全园剩余土地资源重新盘点,持续壁葬和节地墓葬的开发。做好整体发展规划,拟建造“主题墓区”,进一步提升绿色生态环境;(三)配合宣传推广“生命晶石”项目。凡有客户选择该项目的,对于在本园首批落葬的,给予优惠措施。寝园积极贯彻中心“为民爱民,追求卓越”的新理念,落实寝园“夯基础、做实事、探创新”的工作思路,持续推广环保葬式和绿色殡葬,延长公墓经营寿命,实现寝园的可持续发展。

    归园墓地— 归园节地生态葬的现况与发展前景 —

   归园现有节地生态葬的主要形式:壁葬、普爱苑生态葬、众爱苑、 复式家庭葬、节地小型墓。 国内区将把功能性壁葬和多穴式小型墓葬作为未来的主打产品;壁葬长廊与亲水平台的设计和开发:开辟长廊西侧,赋予一定的文化元素,设置带有休闲功能的亲水平台,整体形成一个景观,让整个壁葬区域显得错落有致。 华侨区多穴葬式的推出;利用海派文化,建成生态墓园。

    西园墓地— 节地延伸 惠民延续 —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的总体目标,以民政部等九部门《关于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为引领,西园一直以来就本着绿色、节地、环保的理念进行墓穴设计、建造,充分利用好每一寸宝贵的土地,不论是新建墓穴还是老墓改建都围绕这一宗旨大力开发并实施节地环保葬。

    对未来节地生态葬式的构想。

   预建整体性的节地墓穴的设想大胆尝试:在“节地生态安葬” 大环境下,结合西园实际整体发展趋势的考虑,为更好的延长生命周期,同时实现惠民,将在新墓区开辟一块专门的节地生态葬墓区: 小型微墓穴,铜牌树林大胆设想:摒弃传统石箱、墓碑,建造类似指路方向标的标志树,安葬一位逝者就为一位逝者挂一个铜牌纪念,远看整个墓区就像一个铜牌树林,又是一个景观建筑。 PVC管独立家庭花坛合葬墓穴:西园老墓区周边有一定量的花坛,可以大胆考虑设计独立骨灰安葬的花坛葬式,长久下去即实现合葬,又实现家庭团圆情亲有固。节地生态葬的出发点就是以家庭为单位,实现墓穴用地的节约化,既满足客户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又满足墓园经营发展的需要,二个世界都满意的情况下,实现绿色,环保,节地,惠民的最终目标。

    结束语:

    中心及所属各家公墓单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民政价值观,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为宗旨,持续关注公众感受,不断调整经营管理策略,满足不同人群的合理安葬需求;将践行社会责任、争创社会效益、提高公众满意度作为中心工作发展的第一要务。中心未雨绸缪,在较早之前就已经开始积极探索节地葬式新方向,并相继于2010年、2012年和2014年分别开发推出“博爱苑”、“普爱苑”、“众爱苑”等一系列节地生态公益葬式,实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一价格,形成规模效应,并向全市推广,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中心所属公墓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特色,在热销的传统墓型设计方面,其正朝着节地化、小型化、环保化转变;在新型葬式的开发上,优化利用园内各项资源,开展对节地葬式产品的探索开发,除了花坛葬、草坪葬、树葬、景观葬等节地葬式以外,各单位还形成了一系列类型丰富、各具特色的节地生态葬式产品。

    目前,节地生态主题和葬式产品创新,已成为中心公墓的经营发展的并行趋势。作为国有殡葬单位,中心公墓单位的民政属性和发展定位,也需要中心公墓单位坚持政策导向,突出规划引领,高效推进中心节地生态安葬工作,做好行业内率先示范,发挥好国有殡葬单位作为“节地生态安葬”的宣传者、倡导者和践行者的作用。此次中心公墓板块“节地生态安葬”研讨会,就是要发挥板块合力优势,共同研究、探讨中心公墓板块节地生态工作,分享各单位在节地生态安葬工作上的智慧和经验成果,形成板块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工作氛围,从而进一步深化中心公墓板块“节地生态安葬”工作成效,助推“节地生态安葬”工作取得新发展。

 

【 字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