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墓地资讯 > 墓园文化 >现代墓园发展新趋势---公园化、人文化、生态化

现代墓园发展新趋势---公园化、人文化、生态化

现代墓园发展新趋势---公园化、人文化、生态化

    传统墓地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恐怖阴森,一般人也只是清明节或者专门祭奠亲人的时候才会去。这样不仅只会使缅怀先人的人们更加悲痛,很难让人们感悟到正确的生死观念,更会对死亡产生不必要的恐惧,而且也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而现代墓园建设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加大绿化覆盖面积,体现整体生态环境效应,加上体现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和匠心独具的雕塑,在自然的环境融入文化艺术并成为一处人文景观,不但给墓园带来生机和活力,更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符合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的需要,符合群众物质文化的需要。

    墓园作为人生旅途最后的归宿之地,不仅仅是安葬死者,更重要的是活着的人与逝者之间维系感情的纽带。墓园是文化传承的场所,也是一个充满浓厚文化氛围的环境优雅的地方,具有人文、景观、游憩于一体的具有积极现实意义上的公共设施。作家王蒙曾说过:“也许你想不到,在我们1996年欧洲之旅中,一种温馨的经验,乃是徜徉在一些墓地里。”在欧美,墓园与公园有同义性。墓园公园化后,可称为园林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和墓志铭艺术的荟萃地,成为先哲精神财富的展示地。一个好的墓园就是一个城市的编年史,墓园建设是社会亲和力营造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如美国的阿灵顿国家公墓、俄国的新圣母公墓、法国的拉雪兹神父公墓、意大利的韦拉诺公墓等,都成了文化的象征,旅游胜地,大大提升了所在城市的形象。

    国内现代墓园发展趋势亦遵循了国外墓园的发展历程,出现了如上海福寿园等一大批墓园设计建设先行者和探索者,根据国外经验以及中国国情,运用墓园建设新思维、新理念、新方式,为我国传统墓园带来新的面貌和改变。很多墓园内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古典建筑、优美的庭院景色,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及风格迥异的艺术雕塑,使墓园气势恢宏、风范典雅,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传播,缅怀亲人团聚,旅游休闲度假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2016年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协调推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节地生态安葬是移风易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造福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必然要求。积极稳妥推广节地生态葬法,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安葬方式改革之路,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贡。这是中国殡葬改革、现代墓园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殡葬行业践行的努力方向和最终目的。

 

【 字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