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墓地资讯 > 墓园文化 >上海颛桥寝园墓地的静美生态之路

上海颛桥寝园墓地的静美生态之路

上海颛桥寝园墓地的静美生态之路

   清晨,漫步在雾气升腾的上海市颛桥寝园墓地之中,寄存楼、壁葬群、节地墓碑安静地排列在绿林之中,不禁让人感叹寝园墓地的安静有序之美。今年,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要求殡葬单位积极推行不占或少占土地的生态化骨灰安葬方式。作为上海小型的经营性公墓之一,自1984年建园以来,上海颛桥寝园墓地不断尝试探索楼、廊、堂、塔、墙等形式存放骨灰的立体安葬方式,探索公墓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面,就让我们回顾三十年间寝园墓地在生态节地方面的探索实践经验:

   1984年寝园墓地落成开园之初销售寄存格位。目前,寝园墓地共计有5幢寄存楼,开园以来累计销售28984格。

   1994年推出室内壁葬。近年来寝园墓地还推出各类景观壁葬。

   1997年建造塔葬,最多可放4个骨灰盒。

   2002年建造第一代花坛葬。它是利用园内的小花坛来建造的,占地面积双穴仅为0.1平方米。

   2009年寝园墓地成为最早在上海试点推出复式家庭葬的墓园。复式家庭葬可以安葬8具骨灰,单具骨灰仅占地0.125平方米。墓穴向地下纵深处发展,分上、下两层,可用于直系亲属多代合葬。寝园墓地至今已推出2期96套,全部售罄。2017年预计推出3期50套。

   2010年寝园墓地响应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的号召,积极推出“爱系列”公益性生态葬式:博爱苑、众爱苑、普爱苑,目前已共计完成入住200余穴骨灰。

   2014年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首推6大节日,提出上元节、端午节、中元节、祈圆节,以实现“错时祭扫”。寝园墓地举行各类主题活动,丰富“错时祭扫”联动周内涵。

   2016年在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的统一指导下,寝园墓地引入“生命晶石”宣传机,在墓地大力推广“生命晶石”项目。“生命晶石”作为不保留骨灰、保留人生文化的新型殡葬产品,大大节约了土地。此次在中心所属公墓着力推广宣传,一方面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另一方面为建设美丽上海,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十年间,寝园墓地尝试多样化的节地生态安葬产品,一方面缓解了自身占地面积小,土地存量少的困境;一方面保障群众基本安葬需求;另一方面更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字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