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墓地资讯 > 墓园文化 >上海福寿园墓地 | 他们的人生告诉世人,比起点更重要的是理想!

上海福寿园墓地 | 他们的人生告诉世人,比起点更重要的是理想!

上海福寿园墓地 | 他们的人生告诉世人,比起点更重要的是理想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一个人就是一座城。沪上名人,璨若星河,读人阅城,精神永存。上海福寿园墓地带您走进九月名人。

    01 [1903.9—1971.9] 民主斗士王造时:身陷囹圄不坠青云之志,为民请命勇担救国之责。

    江西安福人,出生于小商人之家。幼时聪慧好学,过目成诵,被乡人誉为“神童”。不到14岁便以江西省前五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毕业后,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留学,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先后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30年回国,被上海光华大学聘任为文学院院长兼政治系主任,同时还在中国公学兼任教授及复旦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教学与写作,也办过刊物、当过律师,并积极投身爱国活动。王造时为人正直,胸怀坦荡,他不畏强权,敢于挺身而出,不怕担风险,留下不少佳话。还在学生时,他就曾写了一片笔锋犀利的文章反驳梁启超对民主革命的否定。文章刊出后,梁启超大为惊讶∶“一个毛孩子学生,竟敢与我分庭抗礼,这简直不可想像!”面对校方“开除学籍”的威胁,王造时据理力争,毫不畏惧。王造时也是救国会中的一“君子”,他在“七君子”中他是年纪最小的一位,刚过三十三岁。在狱中,他和其他几位君子无话不谈,在审讯时,他慷慨激昂的演讲反倒使审判长成了理屈词穷的被告。出狱时,他写下一段话回赠监狱∶“事到如今,战争是不可逃避的了。只有在抗战的血光中能找到我们民族的新生命。”

    02 [1928.9—2000.1] 京剧名家王正屏:“江南活李逵”,独步梨园美名传。

    蒙古族,浙江杭州人。王正屏幼年在上海戏剧学校学艺七年。出科以后,为求深造负岌北上, 投入裘盛戎老师门墙, 潜心数年。其表演以继承“裘派”为基础,能唱善做,戏路较宽,集“铜锤、架子花脸于一身”,形成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 1952年王正屏离京南归, 加入上海人民京剧团。他担任的第一个角色, 就是《黑旋风李逵》中的李逵。顶着巨大压力,王正屏苦练三个月,全力以赴成功演出了这一角色,后被誉为“江南活李逵”,获得1954年华东地区戏曲观摩会演金质一等演员奖。 1954年至1963年间,王正屏演出的主要剧目和扮演的角色有《将相和》中的廉颇、《打龙袍》中的包拯、《牧虎关》中的高旺等。1980年,同张君秋合作演出《龙凤呈祥》,饰演张飞,吸取各家之长,在唱、念、做、打诸方面各具特色,又获得“活张飞”的美誉。所演《连环套》、《将相和》、《除三害》等剧均有较大的影响。2000年1月30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73岁。

    03 [1901.9—1993.9] 现代作家许杰:教书育人,识写人性。

    在浙江天台“清溪落雁”之畔的清溪村,有一位贫民之子,靠着刻苦自励,从小学教员成为大学一级教授、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载入剑桥《世界名人辞典》——他就是许杰先生。二十世纪20年代许杰开始发表小说,以《惨雾》、《赌徒吉顺》等作品载入“五四”新文学史册,成为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其中1924年刊登在《小说月报》第15卷第8号上的中篇小说《惨雾》,描写两个大家族为了“权力与财富”, 演出了一幕悲壮而又残忍的聚兵械斗的场景,引起文坛的瞩目。茅盾誉之为“那时候一篇杰出的作品”,“结构很整密”,“全篇的气魄是壮雄的”。加上《赌徒吉顺》等佳作,使他成为当时“成绩最多的描写农民生活的作家”。许杰先生一生从事教育与写作,成绩斐然。早在20年代他就以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发表《文艺与社会》等论著引起文坛的瞩目,同时,他也是研究鲁迅的专家,1951年出版的《鲁迅小说讲话》,是最早系统研究鲁迅小说的专著,他的成就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留有一席之地,值得我们后人永远纪念。

 

【 字号:

返回